承德飞天茅台酒高价收购当日结算
不要随意捏瓶盖
对于有一定年份的老茅台来说,从酒盒往外拿茅台酒的时候,不要直接提住瓶口,要稍微倾斜一点,伸手进去握紧瓶身取出来。在观赏老酒时,也千万不可以随意捏瓶盖,以免老化的红膜被捏碎,或者瓶盖松动甚至脱落,导致跑酒或者影响品相。
勿用石膏、蜡、胶带等缠裹胶帽
切勿擅自使用石膏、蜡、胶带、保鲜膜等缠裹胶帽,以免破坏品相。但1996年以前的老酒可以在人士的指导下,用自封袋、并排出空气,或者用热缩膜封住酒瓶。这样对瓶盖、酒标,甚至棉纸,都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要随意挪动
在茅台酒的存储过程中,尽量避免经常挪动或移动。让其静静地自然老熟,这样酒的味道将更加芳香。储存中,酒瓶一定要瓶口向上立着放,如果躺着放,酒长期和瓶口接触,密封再好,都可能出现渗漏。
禁止土中藏酒
传说古代绍兴一带富家生女,要埋上几缸酒在后院里。当女儿出阁之日破土开酒,宴请亲友宾客,名为“女儿红”。也许是因为故事太美,很多人曾争先恐后效仿,将家中好酒埋进土里,等着将来收获一坛好酒。但事实上,把酒埋在土里,泥土中的湿气和腥气会进入酒瓶,严重破坏酒的品质,到酒都不能喝。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誉称茅台酒是“美酒”。广大群众、港澳同胞和旅居海外的侨胞把茅台酒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将它视为“国酒”、“外交酒”和礼品酒。 茅台酒 茅台酒的酿制技术被称作“千古一”。茅台酒有不同于其他酒的整个生产工艺,生产周期7个月。蒸出的酒入库贮存4年以上,再与贮存20年、10年、8年、5年、30年、40年的陈酿酒混合勾兑,经过化验、品尝,再装瓶出厂销售。装茅台酒用的酒瓶,初是用本地生产的缸瓮,从清朝咸丰年间起,改用底小、口小、肚大的陶质坛形酒瓶,按现在说有装0.5公斤、1公斤和1.5公斤的型号。后曾一度改为微扁长方形酒瓶。1915年以后,改用圆柱形、体小嘴长的黄陶质釉瓶。
飞天茅台。80年代中期、83-84年有一款黄瓶飞天,俗称“飞天黄酱”,也叫黄茅,是茅台之佳品,为国宴招待用酒,陈年基酒比例较大,产量很少,当时普通茅台8元,而飞天黄酱80元一瓶,2012年北京歌德拍卖会4万起拍,19万成交。(二)茅台收藏四大主力。地方国营。1983-1986年产,在国内销售,背标有“茅台酒”三个黑字,容量540毫升,塑料皮包装。带棉纸2.5万,不带棉纸2万左右。12年起拍价1万,成交价2-3万。飞天。大飞天1983-1986年产,专供出口。12年起拍价1万,成交价2-3万。
其后宋、元、明三朝间,位于今大方县以东不足百公里的播州(今遵义)一带,制作白酒运用的就是这种普通酿酒技术。明万历二十年(1600年),朱明王朝发动了平息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的战争。遵义境内农业遭受崩溃性的破坏。而蜂拥而至的前后共20多万官,酗饮欢宴,播州白酒的消费量陡增。相对集中在茅台村的酒作坊主便被迫采用对整地窖酒醅进行多轮次发酵蒸馏取酒,其间掺入部分新原料的办法,以便充分利用酒醅中的淀粉含量,节省来源不足的高粱、小麦。于是在茅台村酒作坊中产生出了一套“多轮次掺沙发酵蒸烤”茅台酒生产基础工艺。此后这里的各代酒师又相继创造了“堆积工艺”,使多轮次间掺入的新原料得充分发酵;有的酒师又把次蒸馏得到的质量较差的酒液泼回酒液泼回酒醅使之在再次发酵中增香。于是又产生了茅台酒生产的“回沙工艺”。之后,又有了高温制曲、大量用曲、端午踩曲、重阳下沙、陈酿及其他环节的技术。大约发端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前后的茅台酒生产工艺,到清乾隆初年,历经一百多年初步臻于完备,并产生了一个独树一帜的白酒酒体,声名远扬。从清朝末年起,因茅台酒声名日震,人口大增,遂改茅草村为茅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