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黑酱茅台收购多少钱
不要随意捏瓶盖
对于有一定年份的老茅台来说,从酒盒往外拿茅台酒的时候,不要直接提住瓶口,要稍微倾斜一点,伸手进去握紧瓶身取出来。在观赏老酒时,也千万不可以随意捏瓶盖,以免老化的红膜被捏碎,或者瓶盖松动甚至脱落,导致跑酒或者影响品相。
勿用石膏、蜡、胶带等缠裹胶帽
切勿擅自使用石膏、蜡、胶带、保鲜膜等缠裹胶帽,以免破坏品相。但1996年以前的老酒可以在人士的指导下,用自封袋、并排出空气,或者用热缩膜封住酒瓶。这样对瓶盖、酒标,甚至棉纸,都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要随意挪动
在茅台酒的存储过程中,尽量避免经常挪动或移动。让其静静地自然老熟,这样酒的味道将更加芳香。储存中,酒瓶一定要瓶口向上立着放,如果躺着放,酒长期和瓶口接触,密封再好,都可能出现渗漏。
禁止土中藏酒
传说古代绍兴一带富家生女,要埋上几缸酒在后院里。当女儿出阁之日破土开酒,宴请亲友宾客,名为“女儿红”。也许是因为故事太美,很多人曾争先恐后效仿,将家中好酒埋进土里,等着将来收获一坛好酒。但事实上,把酒埋在土里,泥土中的湿气和腥气会进入酒瓶,严重破坏酒的品质,到酒都不能喝。
茅台酒陶瓷瓶改为螺旋口的白玻璃瓶,用塑料旋盖。当年7月,内外销陶瓷瓶一律改用乳白玻璃瓶,沿用至今。所以,这样算来,茅台酒瓶现在已经52岁了。茅台酒瓶永不落伍茅台酒乳白玻璃瓶,简洁,造型美观,自不待言。即便是以52年后今人的眼光审视,该瓶型充分考虑了消费场景——便于抓握、开启和倒出。可见,经典并不是偶然的!茅台酒瓶几乎都不透明除了乳白玻璃瓶,在其他茅台酒瓶中也很少见到透明酒瓶。为什么呢?为了避光!1960年初轻工业部主持的茅台科研“两期试点”,曾专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明:避光有利于茅台酒陈化老熟。茅台酒瓶看白酒包装史茅台酒瓶的变迁史,就是中国白酒包装容器的历史。乳玻瓶、陶瓷瓶之前,茅台酒还使用过仁怀当地生产的土陶瓷瓶,厂址分别在今茅台镇二合、中华两地。生产时是分三节造型结构,故称为三节瓶。
茅台酒厂的厂名变更史,茅台酒厂虽然创建于1949年,但是在1949年到1994年之间,经历过多次的厂名变更。1949年茅台酒厂的成立之初,其名称为“黔茅白酒厂”,1953年更名为“茅台酒厂”,1956年再度更名为“贵州茅台酒厂”,之后又更名为“茅台镇酒厂”,1994年改回“贵州茅台酒厂”。这些厂名的变更,其实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厂的制酒业发展之快,同时也代表了茅台酒在范围内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其后宋、元、明三朝间,位于今大方县以东不足百公里的播州(今遵义)一带,制作白酒运用的就是这种普通酿酒技术。明万历二十年(1600年),朱明王朝发动了平息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的战争。遵义境内农业遭受崩溃性的破坏。而蜂拥而至的前后共20多万官,酗饮欢宴,播州白酒的消费量陡增。相对集中在茅台村的酒作坊主便被迫采用对整地窖酒醅进行多轮次发酵蒸馏取酒,其间掺入部分新原料的办法,以便充分利用酒醅中的淀粉含量,节省来源不足的高粱、小麦。于是在茅台村酒作坊中产生出了一套“多轮次掺沙发酵蒸烤”茅台酒生产基础工艺。此后这里的各代酒师又相继创造了“堆积工艺”,使多轮次间掺入的新原料得充分发酵;有的酒师又把次蒸馏得到的质量较差的酒液泼回酒液泼回酒醅使之在再次发酵中增香。于是又产生了茅台酒生产的“回沙工艺”。之后,又有了高温制曲、大量用曲、端午踩曲、重阳下沙、陈酿及其他环节的技术。大约发端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前后的茅台酒生产工艺,到清乾隆初年,历经一百多年初步臻于完备,并产生了一个独树一帜的白酒酒体,声名远扬。从清朝末年起,因茅台酒声名日震,人口大增,遂改茅草村为茅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