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马年茅台高价收购保密交易
不要随意捏瓶盖
对于有一定年份的老茅台来说,从酒盒往外拿茅台酒的时候,不要直接提住瓶口,要稍微倾斜一点,伸手进去握紧瓶身取出来。在观赏老酒时,也千万不可以随意捏瓶盖,以免老化的红膜被捏碎,或者瓶盖松动甚至脱落,导致跑酒或者影响品相。
勿用石膏、蜡、胶带等缠裹胶帽
切勿擅自使用石膏、蜡、胶带、保鲜膜等缠裹胶帽,以免破坏品相。但1996年以前的老酒可以在人士的指导下,用自封袋、并排出空气,或者用热缩膜封住酒瓶。这样对瓶盖、酒标,甚至棉纸,都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要随意挪动
在茅台酒的存储过程中,尽量避免经常挪动或移动。让其静静地自然老熟,这样酒的味道将更加芳香。储存中,酒瓶一定要瓶口向上立着放,如果躺着放,酒长期和瓶口接触,密封再好,都可能出现渗漏。
禁止土中藏酒
传说古代绍兴一带富家生女,要埋上几缸酒在后院里。当女儿出阁之日破土开酒,宴请亲友宾客,名为“女儿红”。也许是因为故事太美,很多人曾争先恐后效仿,将家中好酒埋进土里,等着将来收获一坛好酒。但事实上,把酒埋在土里,泥土中的湿气和腥气会进入酒瓶,严重破坏酒的品质,到酒都不能喝。
其后宋、元、明三朝间,位于今大方县以东不足百公里的播州(今遵义)一带,制作白酒运用的就是这种普通酿酒技术。明万历二十年(1600年),朱明王朝发动了平息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的战争。遵义境内农业遭受崩溃性的破坏。而蜂拥而至的前后共20多万官,酗饮欢宴,播州白酒的消费量陡增。相对集中在茅台村的酒作坊主便被迫采用对整地窖酒醅进行多轮次发酵蒸馏取酒,其间掺入部分新原料的办法,以便充分利用酒醅中的淀粉含量,节省来源不足的高粱、小麦。于是在茅台村酒作坊中产生出了一套“多轮次掺沙发酵蒸烤”茅台酒生产基础工艺。此后这里的各代酒师又相继创造了“堆积工艺”,使多轮次间掺入的新原料得充分发酵;有的酒师又把次蒸馏得到的质量较差的酒液泼回酒液泼回酒醅使之在再次发酵中增香。于是又产生了茅台酒生产的“回沙工艺”。之后,又有了高温制曲、大量用曲、端午踩曲、重阳下沙、陈酿及其他环节的技术。大约发端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前后的茅台酒生产工艺,到清乾隆初年,历经一百多年初步臻于完备,并产生了一个独树一帜的白酒酒体,声名远扬。从清朝末年起,因茅台酒声名日震,人口大增,遂改茅草村为茅台镇。
有比较才有茅台乳玻瓶茅台酒的乳玻瓶,得来并非易事。茅台酒厂先后使用过贵州清镇、广西桂林及贵阳硅酸盐厂和水生产的玻璃瓶,还使用过黔闽玻璃厂、景宏玻璃厂玻璃瓶,甚至从日本玻璃瓶(1996年)。这是经历多次科研攻关才解决了美观、避光及渗漏等问题的。每年“茅型瓶”可绕大半个赤道“茅型瓶”,除了茅台酒,茅台镇其他酱香酒更是广泛使用。茅台酒厂每年消耗6000多万个,加上茅台镇的使用量6000万到1亿个,总量约为1.2-1.5亿个。茅台酒瓶高17cm,连起来约为有2.4-2.6万千米,占整个赤道60%-65%(地球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
白酒的背标有什么学问有些酒企会把生产详细信息写在背标上,上面通常以文字记录着某品牌的白酒历史、获奖记录、口感等;有些酒则没有背标。(有的还会写上“妇女和儿童不宜饮酒,过量饮酒有害健康)。白酒的配料(原料)有哪些秘密国家规定,企业要按照等标准规定,不准虚假标注产品执行标准和配料表等强制标示内容,不准生产无标识、标识不全或标识信息不真实的白酒。但因为原料是“做文章”比较多的地方,所以部分酒厂为了避免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反感,不会在原料中标注食用酒精等字眼。